近年来,清城区聚焦农村产权价值“难度量、难抵押、难变现”等难点堵点问题,积极探索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工作,引入“金融活水”滴灌“三农沃土”,创新土地经营权颁证-抵押-贷款融资模式,有效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难题,进一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一、突出“横向协同”,破解登记颁证难题
一是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区农业农村局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加强联动协作,召开座谈会,共同协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登记和抵押贷款所需材料及流程等有关事宜,为“颁证-融资”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走访飞来峡镇潖江口村、横荷街道赤岗村和大有村有关经营主体,收集开展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登记抵押贷款需求和意愿,积极探索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工作。二是破解工作难点堵点。采用原地块编码与办理经营权证不动产单元号挂接方式,有效解决因涉及的土地分散、核定地块坐标难,部分村民不愿意配合提供持有的承包证书作为登记依据等问题,确保土地经营权确权发证工作顺利开展。2024年11月,全区首宗《不动产权证书(土地经营权)》正式颁发,成为企业抵押融资的关键抵押物。
二、坚持“两个原则”,推动抵押贷款落地
一是坚守政策底线红线原则。持续优化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机制,坚持不改变土地公有制性质、不突破耕地红线、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条底线,围绕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按照上级政策要求拓宽抵质押物种类和范围,选取飞来峡镇潖江口村作为试点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二是坚持农业经营特性适配原则。及时了解掌握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量身定制涉农贷款方案,指导借贷双方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就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价值评估,公平、合理、客观确定土地经营权价值,确保顺利完成贷款审批流程,进一步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支撑。2024年12月,清远市清城区飞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成功获得清远农商行10万元贷款,推动清城区首笔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落地。
三、实施“双轮驱动”,实现融资服务升级
一是强化风险防范。协调金融机构在完成首宗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基础上,加强统筹研究,合理确定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贷款分类等方面的计算规则和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丰富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效能。二是强化宣传推介。制定办理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资料清单和业务指引,实现全流程按图索骥,做好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登记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宣传推介,增强农业经营主体对经营权抵押融资知晓度和信心。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对取得良好效果的贷款人加大再贷款支持力度,帮助涉农主体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